春节临近,这个5个法律问题不可不知
春节临近,这个5个法律问题不可不知
2023-01-17   阅读:540   京云律师整理

岁末年终,春节临近

过年的氛围也逐渐浓烈

在这期间

安全出行、聚会饮酒、打牌娱乐等

常见活动中也潜藏着哪些法律风险呢?

春节临近,这个5个法律问题不可不知

 
 

归家路漫漫 小心驶得万年车

 
 

 

1、检查驾驶证。看看自己的驾驶证期限是否仍在有效,需年审的行驶证是否已经进行了年审,否则,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会对此作出相应的处罚。

 

2、保证自己所驾驶的车辆和准驾驶的车型符合。

 

3、不小心发生交通事故的,要保护好现场,抢救伤员和财产,保留相关证据,并立即向当地的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报案,同时和保险公司在当地机构联系,并在48小时内电话通知承保公司,说明保单号,出险时间、地点、原因及经过。

 

4、提醒机动车辆保险投保人,应该对自己的车辆和相关保险做一个检查,以免万一出现情况,碰上保险公司的免赔条款,从而得不到任何经济补偿。如驾驶证无效的,保险公司是不会理赔的。

 
 
 

拼车虽方便 一着不慎有风险

 

1、首先要谨慎选择“拼友”,因为一旦一起拼车出行,自身的安全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驾车司机的驾驶水平,应当对其驾龄、驾驶能力等有必要了解。

 

2、拼车发生交通事故,仍然适用《侵权责任法》与《交通安全法》的一般规定,由对事故具有过错者承担赔偿责任。

 

3、依据“过错原则”,若拼车发生交通事故导致车外人员受伤且拼车方负一定事故责任,则应由事发时驾驶车辆的人员来承担,若此时驾驶车辆的并非提供拼车车辆的车主而系搭乘人员,则由其对车外人员的损失依法进行赔偿。

 

4、如事故的责任在于第三方,车主和搭乘人可向第三方索赔,由第三方承担赔偿责任。

 

 
 

欢聚莫劝酒 致人损害需担责

 

 

1、不管多高兴,饮酒还是适量为宜,亲朋好友在一起欢聚饮酒时,宴席的组织者、劝酒者等对饮酒者负有一定的照看、帮助等义务。

 

2、如果饮酒者出事,以下情况劝酒者需承担法律责任:

 

强迫性劝酒。比如,用语言刺激对方喝酒,或在对方已喝醉、意识不清、没有自制力的情况下,仍劝其喝酒。

 

明知对方不能喝酒仍劝其饮酒。比如,明知对方身体状况,仍劝其饮酒诱发疾病等。

 

未安全护送醉酒者。如饮酒者已失去或即将失去对自己的控制能力,酒友没有将其送至医院或安全送回家中,此时,若出现意外,酒友要承担一定的责任。春节期间,如果因天气寒冷,导致醉酒者发生冻死、冻伤的事故,酒友同样担责。

 

 
 

娱乐莫过度 小心涉嫌赌博罪

 

1、娱乐不要过度,贪财惹罪上身,根据《治安管理处罚法》的第七十条规定:以营利为目的,为赌博提供条件的,或者参与赌博赌资较大的,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;情节严重的,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,并处五百元以上三千元以下罚款。

 

2、莫用红包通过网络来赌博,现在有一些人,会利用微信群发布红包的方式进行赌博,根据《最高人民法院、最高人民检察院、公安部关于办理网络赌博犯罪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》的规定,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,属于刑法第三百零三条第二款规定的“开设赌场”行为:建立赌博网站并接受投注的;建立赌博网站并提供给他人组织赌博的;为赌博网站担任代理并接受投注的;参与赌博网站利润分成的。利用互联网、移动通讯终端等传输赌博视频、数据,组织赌博的行为也属于违法行为。

 
 

动口不动手 遇事打架成本高

 
 
 

 

1、轻微伤的打架:直接成本=5至15日拘留+200至1000元罚款+医药费、误工费等赔偿+因拘留少挣的工资。

 

2、轻伤的打架:直接成本=三年以下有期徒刑+20000元左右的赔偿金+医药费、误工费等赔偿+因拘留少挣的工资。

 

3、重伤的打架:直接成本=三年以上有期徒刑、无期徒刑甚至死刑……

 

4、打架附加成本:公安机关列入前科劣迹人员+心情沮丧郁闷+名誉形象受损+家人朋友担忧+生意工作遭受更大损失。

免责声明:本网部分文章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,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。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立即联系网站管理员,我们会给与以更改或者删除相关文章,保证您的权利。

Copyright 2020 云合律师机构

京ICP备20027542号-1